■工房角落制钡盐 生产工艺叫响全国

1960年先进生产者合影

老二车间领导合影,左三为周文林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的技术员周文林在当时搞实验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没有办公室,没有办公桌,就在工房的一个角落,用膝盖当桌子,边查资料边画图。他自己动手和工友一起,垒起反射炉、石灰窑、硫酸炉,投料、化验、计算、检修样样都要自己下手干。

钡浆真空抽滤机

500立方米硫化氢气柜

自制罗茨鼓风机

利用碳酸钡尾气生产硫磺装置
半年的时间没有白熬,1959年初重晶石利用成功,很快生产出了碳酸钡、硫酸和石灰三种产品。后经研制组全体人员的继续努力,又成功试制出氢氧化钡、硫酸钡、多硫化钡和碳酸钙等新产品。
从此,结束了辛化只能生产工业硫化碱的历史,揭开了综合发展化工产品的新篇章,为我国重晶石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这种窑气法碳酸钡的生产工艺,在全国也是头一家,为以后生产多种钡盐产品开辟了道路。

设计人员探讨设计方案

科研人员攻关
1964年,辛化产品在全国同行业厂际竞赛中荣获第一名。在化工部召开的工业硫化钠生产技术经验交流大会上,辛集化工厂指标比较先进,经验比较丰富,技术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在贯彻勤俭办企业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会议提出了“学辛集,赶辛集”的口号。

化工部“学辛集、赶辛集”通报
■绝地反击谋发展 卧薪尝胆勇立潮头
步入辛化生产区,走不多远,迎头会看见横贯空中的一条标语:高质量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但谁知道,在探寻“以质量求生存,向质量要效益”真谛的过程中,企业所付出的几多血汗与辛酸……

由德国BEIJR公司寄回的碳酸钡机械杂质
1964年,由于工艺流程落后,造成辛化发往西德BEIJR公司的碳酸钡含有机械杂质,而被对方索赔产品50吨,企业损失人民币2万元。知耻近乎勇,3个月后,经过400多次试验,企业改进了工艺流程,产品硫化物杂质含量由原来的0.089%下降到0.043%。当年碳酸钡出口量由上年度的3415吨上升到5220吨,增长了52.3%!

七十年代辛集化工厂
“有了刻骨铭心的教训,辛化人形成了这样的终身信条:市场源自名牌,名牌出于高质量,高质量是通向世界的通行证。”回想起这段历程,化工部劳动模范、原质量监督检验处处长李英志深有感触地说,“从1980年开始,企业开始执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各级质量检查组织和管理制度,制订了高于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的内控标准,这也使得辛化1982年成为河北省第一家产品全优企业。”






河北省产品全优企业
——摘自《河北工人报》2015年5月16日“河北辛集化工集团:共和国钡盐长子的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