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脱“困境”获重生

来源: 河北辛集
时间:2017-06-16

辛化春秋七十载,经历过萌生起步的艰难跋涉,也有过顺风顺水的长足发展,但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却是遭遇发展瓶颈的艰难抉择和逆境求生的苦痛奋争。作为辛化职工的我们,以碳酸钾车间三次刻骨铭心的变革,管中窥豹,看辛化是如何一次次历经困境,浴火涅槃,又重获新生。

众所周知,2004年,1万吨/年碳酸钾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吸引了众多人殷切的目光,同时寄予了集团公司新项目的几多厚望,但接下来的几年,碳酸钾车间一直未能实现预期效益,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快车道”。一直到2009年化肥公司托管,精细化管理理念逐步融入碳酸钾生产经营。他们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从主原料氯化钾的价格作为突破口,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重点改造,抛开原来的氯化钾贸易商,直接与边贸公司合作,包括中国化肥、绥芬河龙升经贸、二连天宇边贸等全国6家边贸公司全部与碳酸钾车间合作,大大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价;而且合同吨位以原来的按袋计量改为以本单位的计量磅为准。此项改革是碳酸钾原材料采购历史的突破点,“抓两头”开始展现锋芒。

2010年在国际氯化钾大涨价的背景下,国内氯化钾与进口相差将近600元/吨,化肥赵总与碳酸钾相关领导大胆提出利用国产钾替代进口钾的设想,从进口钾改国产钾,可谓说易行难,涉及工艺流程和设备装置的大量改进,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为了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车间领导和技术人员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完全凭着自身的创造力量,既大胆试验,又精益求证,不断核实繁杂的各类数据,争取有所突破。在设备方面,他们自主设计改造,在关键岗位加装沉降器,其中利用旧设备安装使用换热器7台,最终使整条生产装置达到了适应国产钾的标准要求。从2010年 10 月至 12 月,短短2个月进口钾改国产钾收效明显,一举使碳酸钾的成本降低300元,从源头上消除了成本压力,降本增效,企业重新获得了生机。

如果说进口钾改国产钾是碳钾发展进程中的首次革新,且收效明显;2012年10月份实施的技改,就应成为第二次变革。而这一次转变较第一次更为困难,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在于成本,由于国产氯化钾13%税率不予抵扣,使得碳酸钾生产难以实现预期目标。面对困难,车间工艺和设备的业务骨干反复研讨,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使得整套生产装置发生了重大的革新,不但使车间再次度过了难关,而且调整简化了化料、离子交换和氯化铵及制水四个工序,优化了岗位人员的配置,进一步降低了车间的人工和设备成本。

时光如水,2016年,由于化肥分公司全面停车,原来供应碳酸钾生产的二氧化碳气面临中止。对此,碳酸钾车间干部职工深知,失去碳气的供应就像大军切断了粮草的生命线,这又是一次生死的抉择。但他们坚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险境迎难而上,一方面推进碳钾搬迁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本着生产装置正常运转的原则,寻找敲定低价质优的碳气,并集中精力进行碳化供碳气系统的技术改造。最为重要的是碳气三塔串联和附属管道的改造,同时碳气储罐和减压设施的安装到位,所有这些都做到未雨绸缪、提前进行。由于以往的单塔反应时间、料液流速均有相关的参数,而三塔串联所有指标都没有依据。为此,参与改造的人员一起考量,包括化验采样、碳化过程中时间、温度的调整几经探讨,最后从起点到终点终于摸清了规律特点。通过碳气供应量的取证和液态气化率的最大化,由作业人员每个时间段都控制到位,并做好记录。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使碳气系统改造后的碳钾日产量达到30吨以上且质量比以往大幅度提高,产品外观更好。碳钾的第三次变革终于取得了成功!

三次考验,三次革新,碳酸钾车间以“时不我待、求新求变”的敬业态度和顽强精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历练了自身,改变了命运,并为集团公司转型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碳酸钾车间:刘建兵

博物馆订票咨询
Tel:010-82676481
   010-82677217

产品代表
草酸二乙酯
0311-83290237
碳酸锶
0311-83290171
硫酸钡
0311-83290237
硫化钠
0311-83290168
硝酸钡
0311-83290237
硫脲
0311-83290180
硫磺(固体、液体)
0311-83359724
不饱和聚酯树脂
0311-83290277
碳酸钾
0311-83290237
乙二醇
0311-83290168
碳酸二乙酯
0311-83290180
高纯碳酸钡
0311-83290278
高纯碳酸锶
0311-83290170
六水氯化锶
0311-83290237
纳米级硫酸钡
0311-83290278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 常见问题
河北辛集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冀ICP备12005273号